芜湖义务教育入学政策2024

导语 芜湖市教育局发布《2024年芜湖市市区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意见》,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相关政策安排详见全文。

  2024芜湖义务教育入学政策

  招生原则:

  (一)以区为主、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市级统筹、以区为主、区域联动、共同协作”的工作机制,市教育局统筹协调市区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各区教育局(社会事业局、教育文体局,下同)负责组织实施区域内的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

  (二)免试就近划片入学的原则。实行公办学校依据审定地址免试就近划片入学的办法,确保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有公办学位。

  (三)“两个一致”优先的原则。优先保障符合“两个一致”的适龄学生就近入学。

  (四)严禁择校的原则。市区义务教育学校不得招收择校生,不得招收借读生。

  组织实施:

  (一)招生对象

  1.小学阶段为年满6周岁(2018年8月31日以前出生)的本市市区户籍儿童、外来人员随迁子女。

  2.初中阶段为小学毕业的本市市区户籍的学生、外来人员随迁子女。

  (二)招生办法

  1.市区户籍学生入学。

  (1)符合“两个一致”按照实际居住地优先就近入学。

  “两个一致”是指适龄儿童少年户籍与法定监护人户籍一致、适龄儿童少年户籍地址与法定监护人(或本人)的房产证地址一致,且房产为完全产权(即法定监护人或适龄儿童少年拥有100%房屋产权)。

  符合“两个一致”的学生在法定监护人(或学生本人)实际居住地就近入学。确认实际居住地(家庭住址)以法定监护人(或学生本人)户籍、房产证(完全产权的房屋产权证等有效证件)地址为准。法定监护人户籍不在一起的,以与学生实际居住在一起的父亲或母亲的户籍、房产证地址为准。

  作为入学房产其用途(性质)须为住宅用房,工业用房、商业用房等非住宅用房不能作为入学依据。

  (2)相关特殊情况按下列规定办理。

  ①已入住新购住房暂未办理房产证、户籍已入的,凭购房合同及全额购房发票等证明材料,在该购房地址就近入学。

  ②拆迁户需提供拆迁协议书和原房产证等证明材料,按拆迁协议安置地址就近入学。

  (3)其他的入学情况,由户籍所在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学校就读。

  2.特殊群体入学。

  认真落实《居住证暂行条例》关于在流入地居住半年以上和有合法稳定就业、住所等规定要求,外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执行《芜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持有我市居住证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的相关政策的通知》(芜政办〔2014〕21号)的要求,按照市教育局《关于贯彻落实外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就学相关政策的实施意见》(芜教基〔2015〕10号)办理,清理取消不合规的随迁子女入学证明材料及其时限要求。家长需持学生及其父母的户籍和我市的居住证,向居住证地址所在区教育局或入学区域的公办学校提出就学申请,若入学区域的公办学校因学位限制无法接收,由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到相对就近的公办学校就读,对于公办学校学位不足的,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安排在民办学校就读。实行混合编班和统一管理,加强随迁子女教育管理服务,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随迁子女回户籍所在地义务教育学校就读的,属地教育行政部门应依法予以统筹安排。

  保障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困境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不断提升关爱服务水平。乡镇寄宿制学校要优先安排困境儿童、留守儿童住宿。

  积极推进融合教育,依法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切实落实“一人一案”,保障能够接受普通教育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就近就便随班就读,为重度残疾学生提供规范、有效的送教服务。

  对烈士子女、现役军人子女及其他各类优抚对象,按国家、省和我市有关规定切实落实教育优待政策。

  3.有序做好招生工作。

  (1)各区教育局可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招生办法。鼓励各区积极探索制订一处房产在一定年限只安排一名适龄学生(多胞胎和二孩除外)入学。

  (2)各区教育局负责做好户口和房产证等审核工作。户口和房产证等经审核后,原则上不得变动。

  (三)报名方式。健全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登记制度,按照材料非必要不提供,信息非必要不采集原则,提前明确并广泛宣传报名登记所需材料、报名时间和办理方式。应当采集学生基本信息、家庭住址及家长姓名、联系方式等必要信息,严禁采集学生家长职务和收入信息。信息采集工作应在招生入学时一次性采集,不得利用各类APP、小程序随意反复采集学生相关信息。全面清理取消学前教育经历、计划生育证明、超过正常入学年龄证明等无谓证明材料;预防接种证明不作为入学报名前置条件,可在开学后及时要求学生提供。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要求,加快推进区域内户籍、居住证、房产、疫苗接种、社保等入学相关信息共享,逐步实现网上报名、材料审核和录取,切实为群众办事提供便利。全省各地中小学入学报名工作须通过“皖事通”上的“安徽省中小学入学登记服务”统一入口开展。要积极使用“安徽省中小学入学登记服务系统”或我市自建的招生入学登记服务系统,2025年实现入学登记服务系统全覆盖。我市市区全面实行义务教育(幼升小、小升初)网上报名、审核、分配,为家长和学校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具体报名时间、日程安排等相关事宜详见《关于做好2024年芜湖市义务教育网上报名审核工作的通知》(另行发文)。

  (四)推进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各区教育局和义务教育学校(含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要严格遵守义务教育免试入学规定,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不得以面试、面谈、评测等名义选拔学生。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要严格执行免试、划片、就近入学的要求,按照市、区教育局划定的学区招收适龄儿童少年入学,不得违规招收学区外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同步招生。高校附属中小学招生入学纳入属地教育行政部门招生入学工作统一管理。

  (五)合理划定学校招生区域范围。各区教育局要根据区域内适龄儿童少年人数、学校分布、学校规模、班额规定、交通状况等因素,按照确保公平和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科学合理制定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学区划分方案,确保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全覆盖。学区划定后应保持相对稳定,确需调整的,区教育局要邀请相关单位和家长代表对方案进行论证,并报区级人民政府同意后实施。

  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应在审批地范围内招生,审批机关要统筹考虑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工作,合理下达招生计划,优先满足学校所在区学生入学需求。报名人数小于或等于招生计划,直接录取;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一律通过审批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或认定的系统实施电脑摇号,邀请纪检监察机关现场监督或公证部门现场公证,学校不得自行选择性录取。所在区招不满且审批机关为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可以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适当跨区域招生,但不得跨设区市招生。未被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录取的,由区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在原学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民办一贯制学校七年级招生可根据家长意愿,采取直升的方式确认录取,直升人数未达到或超过招生计划的,一律按上述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要求执行。

  各镇寄宿制义务教育学校由各区教育局根据本区实际情况,可在区域内确定招生范围。

  (六)建立招生入学工作预警制度。区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龄人口变化趋势的预测分析,要对辖区内各中小学校学位供给和招生范围内学位需求情况进行摸排,出现常住人口中适龄儿童逐年增加、学位供给紧张的情况,及时向社会发布预警提示,合理引导家长预期,并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化解措施。招生期间对区域内存在大班额学校进行预警提示,确保中小学校起始年级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标准班额招生,坚决防止产生新的大班额。

  (七)规范招生行为。义务教育学校不得招收特长生,不得以“国际部”“国际课程班”“境外班”“双语班”等名义招生。起始年级全面落实均衡分班要求,不得通过考试分班,不得设立或变相设立重点班和非重点班;非起始年级不得以升学为目的重新组建加强班、尖子班、升学班等。在学校有空余学位的情况下,小学可以适当放宽入学年龄,但截至2024年12月31日须年满6周岁。各区教育局不得超班额放宽年龄招收不足龄学生,对于放宽年龄入学,学校必须公开规范办理,公告办法、流程和入学年龄的截止时间。要做好引导工作,不鼓励不足龄儿童入学,不足龄学生入学后,原则上不得转学。

  (八)发挥指标到校生作用。我市2024年继续落实“省示范高中招生计划80%的比例切块分解到初中学校,按志愿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不得设置指标到校生最低录取分数线”政策。为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引导义务教育生源就近入学、合理分布,各区教育主管部门、各学校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要延伸到小学阶段(尤其是毕业班学生),耐心做好解释和具体指导工作。

  无为市、南陵县、繁昌区、湾沚区参照省、市义务教育招生政策,结合实际制定本地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政策实施方案。各县(市、区)招生政策实施方案请于6月14日前报送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备案。

  温馨提示:待各县(市、区)具体招生政策方案公布,本文将及时更新。

  >>>2024芜湖小学及初中升学报名咨询电话+举报电话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芜湖本地宝,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义务教育】即可获取2024年芜湖幼升小/小升初政策、报名条件/时间/方式、学区划分范围及咨电话等(持续更新)。

点击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反馈